純堿下游需求萎靡,出口競爭加劇 價格繼續探底
發布人員:山東昊星硅業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5/6/20
瀏覽量:1126
純堿出廠價自年初的1600元/噸破位下跌以來,經持續逐級小幅盤落,目前降至1400元/噸,再破整數關口成為大概率事件。后市來看,純堿市場供應增加、需求不旺,出口競爭加劇,價格仍將繼續筑底,下跌走勢會維持一段時間。
農耕用肥拉高純堿產量
去年三季度至今年首季,受農業季節因素影響,農用氯化銨市場比較蕭條。由于使用聯合制堿法生產純堿時,另一產物為氯化銨。過剩的氯化銨導致聯堿企業降低負荷,或者停車檢修,以此減少市場供應,反而支持了純堿價格。
進入二季度后,隨著各地春耕農事活動的展開,氯化銨需求增加,企業不僅消化了之前的存貨,而且隨產隨銷不再出現壓庫,產銷一片紅火。截至上周,氯化銨市場價格較年初普遍提升了100~200元/噸。
氯化銨需求轉熱無疑給聯堿法生產企業提供了新動力和支撐。業內企業全面啟動生產的沖動難以抑制,加上聯堿法生產純堿的環保壓力遠比氨堿法小得多,因此大批純堿進入市場,對價格形成壓制。
供過于求導致市場缺乏活力
產能嚴重過剩也是導致國內純堿市場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當前全國純堿總產能突破3000萬噸/年,過剩1000萬噸/年。雖然擴能步伐出現停滯,但尚有許多在建項目。過剩產能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價格難以保持在合理波動區間,下跌在所難免。
作為“三酸二堿”的基礎原料,純堿的用途雖然廣泛,但下游主要是玻璃、印染、化工等行業。其中,浮法玻璃占到使用量的70%以上。目前,玻璃行業受到較多環保政策和能源政策因素制約,生產成本上升,行業整體虧損,國內有多家大型玻璃生產線先后停產。當前玻璃行業無力接受較高純堿價格。
同時,因受歐債危機后續影響,我國傳統印染紡織業出口受阻仍沒有結束,國內印染行業持續不旺,特別是江蘇、浙江一帶印染企業開工情況很不理想,這也降低了對純堿的需求。
出口通道有限帶來壓價競爭
近幾年,在國內純堿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大型純堿企業利用比利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減少生產純堿的機會,積極擴大海外市場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市場壓力,穩定了產品價格。
2014年中國純堿經濟聯合體旗下國內7家重點企業,共計出口純堿136.8萬噸,占全國出口量的76.4%。其中,唐山三友32.3萬噸,山東海化26.8萬噸,南化公司連云港堿廠33萬噸,三大傳統骨干企業出口純堿就接近100萬噸,取得了較高的出口經營收益。
盡管出口形勢依然看好,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國內純堿出口可望保持10%以上的增長,但隨著國內純堿產品的增加,為給增量純堿尋求出路,國內更多純堿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出口這道門,各路純堿爭先恐后地涌向碼頭。
然而,國外市場容量有限,過量出口就給海外買家提供了壓價選擇的便利條件。擠在出口獨木橋上的純堿企業為保持自己的產銷平衡,往往競相壓價出貨,對純堿市場形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