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市場:由于前期多種原因導致的地產施工前端的趕工潮積累了大量的待竣工項目,且疊加一季度國內疫情影響開工進程,建筑工地復工后企業將逐步加快施工后端的推進,由此帶來一波明顯的“趕竣工”,這將帶動后端建材產品尤其是建筑玻璃訂單量的大幅提升以及需求的持續,市場反彈驅動逐步增強。但在利潤恢復情況下,也可能刺激原有冷修產能的復產,在供給端增量預期與需求韌性的雙重影響下,市場維持高位震蕩的格局。
純堿市場:回顧二季度市場,需求增量難以帶動市場活躍度,且純堿生產企業定價權的弱勢也使得價格反彈的驅動難以奏效,純堿價格難以跟隨玻璃價格出現明顯上漲。展望下半年市場,庫存的去化依舊是市場復蘇的主要驅動,后期玻璃生產線雖有增加復產的可能,但環保政策影響下,實際增量有限,而純堿產能卻依舊處于擴張期,部分優質產能企業產量依舊較高,消費端的增量雖能帶動庫存的去化,但去庫速度將明顯慢于玻璃原片庫存速度。
一、玻璃:終端趕工持續,需求韌性仍在
(一)供給端:產能略有增加,產量穩定回升
2020年以來,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引發的烈性公共危機席卷全國,為保障公共安全,各地區采取嚴格的防疫防控措施,各行業提前進入假期狀態,且春節之后維持假期原狀,繼續停工停產。而玻璃行業由于生產特殊性,爐窯停產再啟動成本較高,因此在疫情期間生產保持穩定,產出亦不斷增加。
從產能角度來看,截至2020年6月末,浮法玻璃生產線總共378條,開工232條,開工率61.38%,較去年同期減少一條生產線;總產能13.7億重量箱,較去年增加0.23億重量箱。從總日熔量產能來看,截至2020年6月末,浮法玻璃總產能22.83萬噸/天,較去年同期增加0.34萬噸/天;在產15萬噸/天,開工率66%;其中,白玻在產產能14萬噸/天,彩玻產能0.76萬噸/天。而從產量角度來看,2020年1-5 月份,平板玻璃產量3.83 億重量箱,同比增加0.5%。
(二)消費端:國內需求好轉,消費逐步釋放
1、終端趕工持續,訂單高位維持
隨著國內疫情的不斷好轉,全國復工率大幅提升,市場重新步入正軌,此時原有的地產市場矛盾繼續影響玻璃建材市場。建筑玻璃占到平板玻璃需求的75%-80%,因此房地產市場對玻璃需求端影響較大,初次施工玻璃主要用在房地產施工尾端,因此竣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玻璃需求。從2018年的施工前端的趕工期,導致了施工周期的延長以及竣工的連續拖延,從而導致了玻璃銷量與產銷率的大幅下降。
隨著2019年以來交付壓力的逐漸增大,竣工增速企穩回升,平板玻璃產銷率逐漸回歸到100%甚至以上,銷量累計同比增速也回歸正增長區間,意味著需求訂單的回暖與庫存的消耗。而2020年地產竣工交付壓力依舊較大,且由于一季度工地的停工導致工期被動縮短,之后可能出現的趕工就會出現在“施工的后階段”,施工面積與竣工面積同比將大幅增長,而作為施工后階段主要耗材的建筑玻璃消費需求將大幅增加,扭轉類似2018年一樣的惡劣情況。
2、汽車產銷持續下降,行業頹勢較難改觀
作為玻璃行業另一個重要的下游,與房地產行業相比,汽車行業則處于萎靡不振的狀態,尤其是一季度疫情的影響,使得汽車行業的處境雪上加霜。據汽車協會數據,2020年1-5月全國汽車累計產量766萬輛,同比下降23.6%;1-5月全國汽車累計銷量796萬輛,同比下降22.62%。而汽車行業的萎靡并非是我國特有的狀況,全球汽車市場的表現均相當疲軟,多家大型車企降薪裁員,產銷量大幅下滑,全球正經歷汽車行業的寒冬。
另一個造成汽車市場衰退的重要原因是高房價對汽車消費的擠出效應,近年來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居民杠桿率持續增加,居民汽車消費水平下降,疊加疫情對經濟的嚴重影響,多因素共振下導致汽車市場繼續萎靡不振。而隨著海外疫情危機的快速發展,對外貿依存度較高的中國實體工業企業前景淡然,居民收入水平仍然難以樂觀,現金持有的態度使得汽車新政可能難以啟動如期的效果,汽車行業依舊不容樂觀,疫情解除后在一小波恢復性消費后重歸負增長,汽車玻璃的需求訂單依舊是市場的主要壓力。
(三)庫存端:需求加速釋放,庫存去化加速
疫情期間,產銷的極度不平衡導致了企業庫存的大幅攀升,一度達到歷史絕對高位,而終端由于工地停滯、深加工企業開工率較低,企業庫存處于低位。隨著疫情結束,各行業快速復工,下游最大終端的建筑玻璃需求訂單快速增長,深加工企業補庫驅動快速釋放,帶動玻璃原片企業庫存大幅下降。
以統計數據來看,4月中旬,全國玻璃企業生產線庫存達到7200萬重量箱,居于絕對歷史高位,比2019年的同期還要高出80%,而2019年同期的庫存同比本就是33%的高位同比。而到6月中旬,庫存已快速下降到3800萬重量箱,下降比例達到48%,回到歷史同期水平。
(四)總結:需求韌性維持,市場高位震蕩
短期存在壓力: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多地出臺各項政策保障企業復產復工,而最大消費終端的房產建筑項目的啟動,使得需求訂單逐步增加,深加工銷售日趨好轉,但季節性消費淡季疊加終端庫存已到高位,原片增量采購減緩,市場仍存回調壓力。
中期仍存支撐:由于前期多種原因導致的地產施工前端的趕工潮積累了大量的待竣工項目,且疊加一季度國內疫情影響開工進程,建筑工地復工后企業將逐步加快施工后端的推進,由此可能帶來一波明顯的“趕竣工”,這將帶動后端建材產品尤其是建筑玻璃訂單量的大幅提升以及需求的持續,市場反彈驅動逐步增強。但在利潤恢復情況下,也可能刺激原有冷修產能的復產,在供給端增量預期與需求韌性的雙重影響下,市場維持高位震蕩的格局。
二、純堿:供需寬松明顯,市場壓力仍存
(一)供給端:利潤有所壓縮,產量略有下降
產能與重質化率是影響重質純堿產出的的主要因素,2014年我國的純堿產能達到了歷史前期最高點3160萬噸,到2018年,我國純堿產能為3115萬噸,有效產能3039萬噸,而到2019年,國內有效產能增加到3300萬噸,較2014年增加140萬噸,較2018年大幅增加261萬噸。
而從重質化率來看,國內純堿企業的重質化率一般在40%-60%,即生產線產能設計決定最高可將40%-60%的純堿產能加工轉化為重堿,在這一比率內,純堿生產企業可以根據下游需求和輕重堿價格決定產出的輕重堿比例。青海純堿企業的重質化率較高,可達70%以上。也有少數企業的重質化率為零,即完全不生產重堿。從總體情況來看,重質純堿轉化率自2010年的不到40%上升到2019年的50%左右,轉換率不斷提升。
另外一個影響生產的因素就是利潤,由于春節效應疊加疫情的影響, 下游需求低迷使產成品價格大幅下跌,原本就處于平衡邊緣狀態的純堿行業平均生產利潤進一步下降,虧損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在負利潤倒逼下四月以來純堿企業自發性檢修數量逐步增加,同時由于高溫對裝置正常生產有一定影響,因此自發性、季節性因素共同作用使純堿行業檢修裝置數量大幅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份累計生產量1119萬噸,累計同比下滑3.3%。
(二)消費端:表觀消費增加,后期維持穩定
2019年以來,受下游玻璃行業產能擴張,原料需求良好,純堿銷售與消費同步大增,累計同比都達到7%甚至10%以上的高增長率,2020年一季度的消費增速下降基本是由于疫情原因,另外疊加春節假期效應,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明顯控制,各行業均步入復產復工的進程,而建筑工地作為拉動就業的重要發力點,之后可能通過基建以及地產趕施工進程拉動社會就業與投資,而建筑玻璃作為施工后階段的主流建材品種需求量有望保持一定韌性,其對上游原材料純堿的需求也水漲船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推算,5月份當月表觀消費增速已超過10%,1-5月份累計同比增速亦超過6%。
(三)庫存端:庫存基數偏高,去化難度仍大
跟玻璃原片行業類似,由于生產線的特殊性導致疫情期間不能進行停產檢修,產量依舊維持正增長,但是下游最大終端的建筑玻璃需求訂單卻因工地停工而大幅減少,玻璃生產增速出現下滑,對純堿原材料的消費需求也出現下降,庫存出現明顯大幅累積。
而隨著疫情結束,全國各地雖逐步復產復工,但純堿下游行業同樣存在庫存高位問題,利潤壓縮下企業產能利用率增量受限,庫存去化較為困難。截至2020年6月下旬,全國純堿企業社會總庫存達到150萬噸,居于絕對歷史高位,是去年同期的2.5倍左右,而后期玻璃生產線雖有產能增加預期,但增量有限,下游消費增速繼續提升苦難較大,庫存去化難度加大。
(四)總結:庫存去化緩慢,市場壓力仍存
回顧二季度市場,純堿市場壓力仍然較大,首先供給端產能擴張且集中度不斷提升,優質產能有效利用率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產量下降空間有限;觀察下游平板玻璃市場,地產需求訂單仍在,在利潤驅動下產能存在進一步擴張的空間,有利于純堿原料市場。但需求增量難以帶動市場活躍度,且純堿生產企業定價權的弱勢也使得價格反彈的驅動難以奏效,純堿價格難以跟隨玻璃價格出現明顯上漲。
展望下半年市場,庫存的去化依舊是市場復蘇的主要驅動,后期玻璃生產線雖有增加復產的可能,但環保政策影響下,實際增量有限,而純堿產能卻依舊處于擴張期,部分優質產能企業產量依舊較高,消費端的增量雖能帶動庫存的去化,但去庫速度將明顯慢于玻璃原片庫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