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
2018年上半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公司管理層認真貫徹落實董事會各項決策部署,以"強黨建、控風險、推變革、提質量"為方針,突出"四保一壓一強"(保安全、保環保、保現金流、保廉潔、壓成本、強科技),優化產業布局,深化改革創新,強化經濟運行,強化黨建引領,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報告期內,公司共生產純堿170.41萬噸,粘膠短纖維26.39萬噸,燒堿27.22萬噸,PVC(含專用樹脂)22.37萬噸,有機硅環體5.59萬噸。實現營業收入99.88億元,利潤總額15.3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凈利潤11.79億元,實現每股收益0.5710元。
報告期內,公司重點進行了以下工作:
1.優化產業布局。將資金重點投放到產業升級及綠色發展上,守住綠水青山,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堅持主業發展。河北省重點工程20萬噸/年功能性、差別化粘膠短纖維項目已投料試車,項目正式達產后,公司粘膠短纖年產能將達到70萬噸,規模優勢、技術優勢、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
新溶劑綠色纖維素纖維中試線項目已完成設備調試。上半年,累計開工短平快項目98項,累計投用31項,"兩堿一化"循環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堅持多元化發展。開放發展思維,加快推進物流、國際貿易、非鹽業務等產業創新。物流公司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物流企業,實現從傳統物流向智慧物流轉變。
香港貿易公司充分利用香港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優勢,加強與各大銀行的合作,促進貿易與金融有機結合,不僅在進口方面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同時也高效推動了出口業務的拓展。鹽化公司大力發展非鹽業務,非鹽產業比重不斷加大,轉型升級效果突出。
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揮"兩堿一化"循環經濟優勢,加大環保投入,組織實施固渣焚燒等32個節能環保項目,公司主導產品綜合能耗全部優于國家清潔生產一級標準,純堿、化纖、氯堿消耗、能耗全部創歷史最好水平。化纖20萬噸項目采用行業領先的環保技術,能耗水平較化纖剛建廠初期降低50%;廢氣治理采用行業最先進的吸附工藝,基本實現零排放;廢水深度處理首次使用了異味治理新技術。"三友彩纖"系列產品,被譽為"無污染低碳"時代的潮流,積極引領綠色消費;興達化纖受邀加入"中國綠色發展聯盟",并組建"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氯堿公司環境友好型專用樹脂產品質量成功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標志著環境友好型專用樹脂研發成功。
2.突出科技引領。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以科技創新推進動力變革。加大創新投入,重點謀劃多項安全環保及延伸產業鏈的科技創新項目。報告期內,研發支出2.2億元,同比增加32.00%。修訂《科技創新獎勵辦法》,落實專家課題制度,加大科技工作者獎勵力度和范圍,厚植"鼓勵創新、獎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土壤。
針對堿渣綜合利用技術、有機硅下游新產品研發等,與1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搭建了協同創新平臺,并聘請國外專家進行指導,為加快建設創新型企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報告期內,公司"利用副產芒硝凈化濃海水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等3個項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累計6個項目獲市級及以上科技獎勵。"歧化法聯產二甲、三甲基氯硅烷產業化技術開發及應用"、"有機硅高沸物轉化利用技術開發及應用"獲中國氟硅行業技術進步獎。"氨堿法純堿生產系統低品位熱能深度開發利用"、"有機硅單體生產節能技術研發"等7項新技術通過政府驗收。
以產業創新推進轉型升級。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向,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安全第一,環保優先"。純堿產業,以堿渣綜合治理為突破口,打造環保產業化的行業樣板;粘膠產業,以原創性技術、高精尖產品為主攻方向,加快產業高端化步伐;氯堿產業,以項目為帶動,鞏固公司整體循環經濟優勢;有機硅產業,進軍下游新產品領域,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塊。
以產品創新推進品牌建設。將差別化、高端化、綠色化作為產品創新的主攻方向。瞄準差別化"增品種",以客戶定制產品和功能性產品為主,著力開發特種樹脂、功能性粘膠短纖維等新產品。瞄準綠色化"提品質",加大綠色纖維素纖維研發,經過持續工藝技術改進,三友彩色纖維系列產品達到了40多個品種。瞄準高端化"創品牌",三友莫代爾纖維、竹代爾纖維等高端產品品質不斷提升,異形超短再生纖維素纖維入選中國纖維流行趨勢。
3.深化管理變革。堅持把管理作為加快發展的基石,不斷深化變革,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
推進效率變革。一方面,突出業績導向。深化全面績效考核評估,持續深化管理創新,實施定量和定性指標"雙考核"、經濟和管理責任"雙評估",樹立起"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鮮明導向,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落地。另一方面,完善制度體系。全面推行"工資總額包干",配套修訂《職工獎懲辦法》、《高技能人才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同時針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使用,在原有崗位工資體系基礎上引入市場化補償機制,確保收入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大增強。
強化運行管控。銷售提高差別化產品增效力度,純堿加大輕灰產銷,月銷量突破7萬噸,化纖差別化銷量超計劃14%,氯堿3型、8型PVC銷量占比69%。公司主導產品產銷率、回款率全部達到100%。供應以保生產為前提,堅持低成本、差異化操作,統籌國內與國外各個渠道,合理控制到貨節奏,靈活調控庫存結構,原鹽、木漿、電石、煤炭等大宗原燃材料采購均做到了優質優價。生產上,在遵守國家環保政策要求前提下,各公司生產系統全部實現最佳經濟運行,硅業一、二期流化床連續運行實現新突破,公司與同行可比44項指標中42項保持行業第一。嚴控財務費用支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實現可控費用再降低。
加強黨的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嚴格落實各級黨委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和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實落地。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嚴格執行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通過多種形式及時學習傳達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扎實開展政治性警示教育,逐級召開政治性警示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和專題組織生活會。
二、可能面對的風險
1、宏觀經濟波動風險
公司主要產品純堿、粘膠短纖維、PVC、燒堿等大多為基礎化工產品,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性產業,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受國民經濟總體運行狀況、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經濟周期性波動以及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較大。
應對措施: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和國家政策走勢,努力把握宏觀經濟形勢、順應宏觀調控政策導向,積極主動地調整經營計劃、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實現公司健康持續發展,滿足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需要。
2、環保風險
公司屬基礎化工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渣和廢氣等廢棄物,將對周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日趨嚴峻,各項環保指標更加細化和嚴格,公司在原有環保設施基礎上,新的環保投入呈逐年增長態勢,企業盈利能力被弱化。
應對措施:
1)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相關環保政策和要求,利用公司技術資源,不斷加大內部環保設施投入,抓好重點環保項目建設,新建項目嚴格執行環保審批、落實"三同時"措施。
2)通過技術改造、建造各種環保設施等方式加強"三廢"的處理,減少各種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3)全面兜查環保問題,落實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間,生產工藝、裝備及環保情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消除環保風險。
4)通過實施循環經濟,發揮協同經濟效用,將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多種廢棄物加以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大幅度降低公司生產對環境污染。
3、安全生產風險
公司屬于化工原料制造企業,其中氯堿業務和有機硅業務屬于危險化學品生產行業。工藝流程復雜,在生產、運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盡管公司配備有比較完備的安全設施及裝置,制定了較為完善的事故預警和處理機制,但不排除因操作不當或設備故障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從而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
應對措施:
1)根據最新政策及時修訂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特別是針對重大危險源,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實施方案,有效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責任,明確所屬各部門和有關人員對重大危險源日常安全管理與監控職責。
2)組織部署安全生產檢查,全面摸排兜查安全方面存在的風險、隱患和問題并限時整改。
3)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使員工從思想和行為上有較大的轉變,有效預防和杜絕因"不安全行為"現象導致的生產安全事故,切實提高全員的安全素質。
4、經營風險
公司主導產品所處行業大多處于供需不平衡、競爭激烈態勢。同時主要產品的生產成本構成中,原材料和能源合計占總成本的比重較大,產品、原材料及能源的價格波動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應對措施:
1)生產方面:抓好安全生產,加強生產過程控制,確保產品質、量雙提升;優化產品結構,加大新產品研發、拳頭產品質量升級的資金支持力度,推進產品再升級,實施"精品戰略"。
2)成本方面。抓好各項可控費用控制,繼續實施全面績效考核評估、優化成本投入,做好比價采購控制。
3)銷售方面。突出市場操作,加強市場調研預測,抓緊市場節奏,全面提高議價、控價能力。
5、匯率風險
受到國際經濟、金融變化的影響,匯率波動變化對公司原材料進口和產品出口均會造成一定影響。
應對措施:為了降低匯率變化對公司造成的不利影響,公司將積極采取匯率鎖定、縮短貿易融資期限、改變香港貿易公司與各公司出口產品的結算方式等多種措施來規避和降低匯兌損失。
三、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
1、規模優勢。公司純堿年產能340萬噸,公司20萬噸/年功能化、差別化粘膠短纖項目已投料試車,項目正式達產后公司粘膠短纖維年產能將達到70萬噸,進一步鞏固粘膠短纖的龍頭企業地位。有機硅單體年產能20萬噸,是華北最大的有機硅生產基地。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產品的單位成本、物耗、能耗持續下降,規模經濟效益明顯。
2、循環經濟優勢。公司在國內獨創了以‘純堿、氯堿、化纖’為核心,熱力供應、精細化工等為輔的‘兩堿一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堅持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形式,按照產業聯動進行資源深度利用,實現資源多層次多種產品加工增值,以最低資源和環境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謀求最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通過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增產增效、降成本降能耗、節水節電節汽的良好效果。做到了行業內成本最低、技術最優、效益最高、發展最快。
3、技術創新及裝備優勢。公司建立并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研發和自主創新體系,掌握了主導產品生產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工藝和技術,先后參與了純堿、粘膠短纖等12項國家標準、10項行業標準的制定。截止報告期末,公司累計獲得專利270項,其中發明專利59項,實用新型專利211項。報告期內,獲得專利授權21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
4、產品優勢。公司粘膠短纖產品差別化率行業第一,國內首家通過了歐洲一級生態紡織品質量認證,擁有莫代爾纖維、竹代爾纖維、高白纖維、著色纖維、無機阻燃纖維等一系列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公司純堿低鹽化率、重質化率、散裝化率行業第一,純堿公司是行業唯一通過產品質量和質量體系雙認證的企業。報告期內,純堿、粘膠短纖維兩項產品順利通過河北省名牌產品復評(粘膠短纖維第四次通過復評),物流公司獲得服務類知名品牌。目前公司共擁有純堿、粘膠短纖維、PVC等5項名牌產品、1項服務名牌。公司主導產品質量保持行業領先水平,純堿、燒堿累計優等品率維持100%;粘膠短纖維累計優等品率完成99.9%;SG3、5型PVC累計優等品率完成99.39%;DMC、110硅橡膠、107硅橡膠合格率100%。純堿公司榮獲"河北省質量效益型企業";化纖榮獲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色貢獻度銀鑰匙獎"、全國化纖行業品牌質量先進企業;硅業公司榮獲"中國氟硅行業典范企業"榮譽稱號。